一位優秀詩人作家在其每一首作品中都會給廣大讀者提供一些值得探究的詩寫價值。 當代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詩歌專委會成員、淮南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高峰先生所創作的《黃昏》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 高峰先生所創作的《黃昏》的藝術價值體現在何處呢? 在我看來,就是詩歌創作中的多重性氛圍創造。 氛圍是新古典主義潮流的重要支柱。 氛圍不僅用于小說場景的創作,也是詩歌意境營造的有機構成元素。 氛圍在詩歌中有時表現為一種景,有時表現為一種情,有時表現為一種境。 從結構上來說,詩歌氛圍的營造有單一型與多重型。 單一型,就是一首詩只營造一種氛圍。 多重型,就是一首詩可營造多種氛圍。 高峰先生所創作的《黃昏》一詩的氛圍,從結構上來說屬于多重型。 “此刻,如果是晴天/太陽就要落山了/清真寺突然傳來響徹天宇的如喚聲/黃昏的禱告就要開了”屬于第一層氛圍:營造的是清真寺的黃昏之境。 這種黃昏之境的構成是: “此刻,如果是晴天/太陽就要落山了“是陰郁的環境刺激。 “清真寺突然傳來響徹天宇的如喚聲/黃昏的禱告就要開了“是昂揚的行為反應。 這種黃昏之境的方法是: “此刻,如果是晴天/太陽就要落山了“使用的是虛擬法。 “清真寺突然傳來響徹天宇的如喚聲/黃昏的禱告就要開了“使用的是白描法。 這種黃昏之境的立意是: 一種時間的結束就是另種空間的開始。 “此刻,如果是晴天/太陽就要落山了“意謂著一種時間結束。 “清真寺突然傳來響徹天宇的如喚聲/黃昏的禱告就要開了“意謂著一種空間開始。 “阿訇領眾人踏著滿地金黃的銀杏葉/腳步的“嚓嚓”之聲猶如在默誦《古蘭經》/真主此時不需要你出聲”屬于第二層氛圍:營造的是清真寺的黃昏之景。 這種黃昏之景的感覺是: “阿訇領眾人踏著滿地金黃的銀杏葉”是引領的堅定執著。 “腳步的“嚓嚓”之聲猶如在默誦《古蘭經》/真主此時不需要你出聲”是追隨的始終如一。 這種黃昏之景的方法是: “阿訇領眾人踏著滿地金黃的銀杏葉”使用的是實景。 “腳步的“嚓嚓”之聲猶如在默誦《古蘭經》”使用的是虛景。 這種黃昏之景的立意是: 一種堅定的信仰需要一群固守的行為。 “阿訇領眾人踏著滿地金黃的銀杏葉”是堅定的信仰。 “腳步的“嚓嚓”之聲猶如在默誦《古蘭經》/真主此時不需要你出聲”是固守的行為。 “包括寒風中無像寶殿前的幾株巨樹/樹葉在召喚聲中保持沉默/此時,我們也不需要它們發出聲音”屬于第三層氛圍:營造的是清真寺的黃昏之情。 這種黃昏之情的感覺是: “包括寒風中無像寶殿前的幾株巨樹/樹葉在召喚聲中保持沉默””是內外的協調一致。 “此時,我們也不需要它們發出聲音”是 平和的以物觀我。 這種黃昏之情的方法是: “包括寒風中無像寶殿前的幾株巨樹/樹葉在召喚聲中保持沉默/此時,我們也不需要它們發出聲音”使用的是主客體間的投射。 “包括寒風中無像寶殿前的幾株巨樹/樹葉在召喚聲中保持沉默“是客體狀態。 “此時,我們也不需要它們發出聲音”是主體糅入。 這種黃昏之情的立意是: 一種文化的尊重就是給予平等的敬畏。 “包括寒風中無像寶殿前的幾株巨樹/樹葉在召喚聲中保持沉默“是文化的同族敬畏。 “此時,我們也不需要它們發出聲音”是的文化的異族敬畏。附文: 黃昏 文/壽州高峰 此刻,如果是晴天 太陽就要落山了 清真寺突然傳來響徹天宇的如喚聲 黃昏的禱告就要開了 阿訇領眾人踏著滿地金黃的銀杏葉 腳步的“嚓嚓”之聲猶如在默誦《古蘭經》 真主此時不需要你出聲 包括寒風中無像寶殿前的幾株巨樹 樹葉在召喚聲中保持沉默 此時,我們也不需要它們發出聲音 作者簡介:壽州高峰,原名高峰,當代詩人,1965年6月生,安徽省肥西縣人,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詩歌專委會成員,淮南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壽州詩群發起人,曾在《詩刊》、《青年文學》、《詩歌月刊》、《星星詩刊》、《詩潮》、《揚子江詩刊》、《綠風》等發表作品。有詩集《水泊壽州》,現居壽州。
詩評人: 陳澤亮,詩人,詩歌評論家,英詩翻譯專家,中共黨員,安徽淮南人,安徽師范大學本科學歷。淮南五中高級教師,中國先秦史研究會與國語雙語研究會理事,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會會員,安徽省省級家庭教育名師,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淮南市作家協會會員,《淮南作家文化傳媒》簽約作家,淮南圖片網特約作家,中詩網特邀編輯,新西蘭文學聯合會《澳洲訊報》編輯,《西北鳳凰詩社》社長,曾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詩歌網》《中國作家網》《四川人文》《山東詩歌》《長江詩歌》美國《海華都市報》等網站、雜志、報紙、平臺等發表詩歌三百多首、 詩評一百二十多篇、短篇小說二篇、散文評論一篇,小說評論二篇。2017年,本人撰寫的《把家庭教育過程倫理化》《把家庭教育力度課程化》《建立高效家長學校課堂的兩大途徑》《四個舉措抓實家庭教育工作》等五篇文章分別被人民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新浪網、財經騰訊網和鳳凰網所轉載。 詩觀: 詩是奔向遠方孤獨的激情, 詩人用激情把一杯水釀成了一杯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