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詩 某朝某代,有一老翁,原為私塾老師。 退休在家無聊,便作詩作畫。 日久,詩畫皆有小的長進。 那年頭,天下太平,文化盛行,尤詩賽遍地。 有文化的,沒文化的,便以賽詩取樂。 老翁看賽詩有好處,便賣詩為營。 老翁起初賣詩并不興隆。后來有人因買了老翁的詩,得了獎,于是十傳百,百傳千,老翁的詩生意紅火。 宮廷中有一太監,聽到市井賽詩有獎,還聽說有一老翁專門賣詩。心想: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太監托人去老翁處買了些詩,并拿去賽詩得獎,這一買,再一得,手頭銀兩便多了起來。 于是,太監便把手頭的詩復制幾份,又在宮廷生意起來。 此事被皇帝的一個親信告密給了皇帝。 皇帝卻一反常態大喜,令賣詩老翁進宮獻詩。 老翁的詩并不特別,僅是一些打油詩,而且,社會上復制多遍,難免出錯,鬧出笑話不少。 如老翁的詩: 《天下奇文多笑話》 天下奇文多笑話 笑話傳十又傳百 丈夫傳到妻子耳 妻子笑掉一只耳 請看傳錯了詩,是否令人大笑? 《天下雞文多笑話》 天下雞文多笑話 笑話傳賊又傳北 丈夫傳到妻子耳 妻子笑掉一個兒 這是因為,傳詩者有傳音的,有文化不多的。 結果,出笑話的詩反而盛行,被稱為“笑詩”。 “笑詩”的流行,讓賣詩老翁哭笑不得。 老翁左思右想,心里不安。終于老翁裝病三天,被皇帝放回老家。 臨走時,皇帝贈送金銀無數,被老翁帶回老家,辦了幾所私塾。 “笑詩”歷史上無從考證,因為歷史上有太多的戰爭,戰爭的殘酷,笑詩被一掃而光。 只是有幾所私塾,因建造時工藝了得,作為建筑的文物,一直被民間人士修整,僅此而已,文物之源亦無從考證、、、、、、
|